洋垃圾假冒好服裝
一,洋垃圾走私量驚人,但是危害不小。
有個大學女生,從網店購買了一件好看的連衣裙,但是價格卻挺便宜的。她以為自己撿到了寶,快遞來第一天就高興地穿上了。結果到了晚上,她夢到了一個血跡斑斑的外國女人,沖她怒目圓睜,并用英文大聲責問:“Why are you wearing my clothes?(你為什么穿我的衣服?)”后來該女生才知道這件連衣裙是國外泊來洋垃圾,是從太平間處理下來的。
盡管這是一篇故事,但是反映的洋垃圾走私到我國的事件卻是真實的。2017年6月份,廣東汕頭海關打掉了一個洋垃圾走私團伙,涉案貨物高達8.5萬噸,涉案金額達到10億元人民幣。洋垃圾中的服裝大多是從國外的垃圾場,醫院的太平間,廢舊回收廠等地方采集過來。這些廢棄的衣服帶有明顯的污漬、還有血跡殘留在上面;里面包含著大量的病菌,如果被不明真相的人穿上,輕則感染皮膚病和其他疾病,重則會引起大范圍疫病傳播。
一些收購洋垃圾服裝的不法工廠和作坊,大多只是進行簡單的漂洗,能進行仔細消毒的更是少之又少,畢竟消毒液多費成本??!
二,洋垃圾服裝暴利,套上名牌價格翻一番。
有職業打假人深入調查,發現洋垃圾服裝形成了一道黑色的產業鏈。首先是運輸源頭,一些走私商販為了逃避海關打擊,會急于把洋垃圾以低廉的價格倒賣轉手。
洋垃圾中如果是好點的衣服,也就是款式新穎點、污漬少點的衣服會被挑出來論件賣,價格有2-5元不等。差點的衣服,也就是污漬較多,款式較普通的衣服通常論斤賣,一公斤20-30元,如果批發價可能更便宜。行業黑話簡稱好點的洋垃圾衣服為“包頭”,差點的洋垃圾衣服為“包尾”。你想買到包頭,可不太容易。除了有熟人介紹外,還要起個大早,甚至和別的不法加工商來個價格競爭。
等按照低價批發到洋垃圾服裝后,還要經過小工廠和小作坊的翻新才行,不然現在消費者那么挑剔,誰要你的二手衣服???千萬不要懷疑這些工廠、作坊的翻新技術,它們有著專門的剃毛機,可以刷去衣服上的臟東西,剃去起褶皺的毛球。再加上心靈手巧的女工們的縫紉技術,平常人難以看出是翻新的洋垃圾。有職業打假人就參觀過此類小作坊,十幾個30-40歲的留守婦女戴著口罩干得熱火朝天,臉上都有著汗珠,縫紉機、剃毛機開得咔嚓作響。管理人員相當精明,衣服計件算工錢,一件5毛到1元錢,熟練的女工一天加工翻新上百件洋垃圾衣服不成問題。
洋垃圾經過批發、加工兩道程序后,便堂而皇之地流轉到一些不法網店、實體店進行銷售。店家再在廣告宣傳上套個名牌服裝、廠家直銷,請幾個漂亮的模特拍照亮相,以及美工后期的PS修圖,洋垃圾的銷量立馬變得火爆起來。這幾元錢批發來的洋垃圾“包頭”衣服買個100-200元不成問題,差點的論斤稱的“包尾”衣服買個50-80元,更低價的還有地攤大促銷30-40元一件的。
洋垃圾衣服有不少的年輕人追捧,因為很多國外衣服款式比較新潮、價格還親民,這對經濟能力差、又愛慕流行的學生黨、初入社會的打工族來說,有著強大的吸引力。而不少講究實惠的中老年人們,對于30、40元大促銷的衣服,更有著買到就是賺到的心理。
三,洋垃圾肆虐已久,如何進行分辨?
洋垃圾肆虐已經超過十年之久,執法部門屢禁不止,在東南沿海一些地區還有著靠洋垃圾賺錢為生的村落,央視還點名批評過廣東陸豐市碣石鎮新饒村的洋垃圾服裝市場。
洋垃圾服裝肆虐已久,如何進行分辨呢?
1,洋垃圾服裝大多款式比較單一,畢竟洋垃圾成批量運來,很難翻到兩件同款式的服裝。有些網店打著“孤品”、“古著”的旗號宣傳說此衣服是獨一無二的新潮外國進口衣服,你就要特別注意了,有消費者就著了這“獨一無二”的道,買到了洋垃圾。
2,盡管洋垃圾盡管翻新,但是工程量浩大,難免在領口、袖口、腋下等地方發現蛛絲馬跡,如果你看到衣服發黃、卷曲、磨損的痕跡,明顯是國外的洋垃圾舊衣服。
3,正規的衣服,都會按照國家的生產要求貼上水洗標(衣服適合干洗、還是漂洗的說明書)、領標(標志廠牌和衣服尺寸的)、吊牌(品牌的象征,大牌廠貼的較多,小牌廠貼的較少)這三樣標簽。一些洋垃圾的領標是英文、日文,但是商家有拿不出進口的資質,這就很詭異了。有的商家會把有英文的領標減掉,來個瞞天過海。如果你看到衣服款式很新潮,卻連領標也沒有,那有極大可能是洋垃圾。
4,洋垃圾衣服通常異味較大,一些商家會想盡辦法消除異味,所以你打開包裝后聞到洗滌劑的味道或者消毒水的味道,加上衣服價格也低于市場價,很可能是洋垃圾。